在近期举办的“2019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周皓发表重要观点。

周皓表示,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GDP相加约为全球经济的30~40%,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两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波及到全球其它经济体;妥善解决中美贸易争端、适当调整中美经济政策、维持中美经济稳定发展,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稳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周皓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理论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争端都会诱发经济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创新,周皓举例:1929~1933年大危机带来了凯恩斯主义和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研究;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通胀、石油危机带来了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等三剑客的革命;2007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一直延伸到2012年的欧元危机带来了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交叉领域的长足发展,学界对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2013年尤金·法玛、拉斯·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三位致力于金融市场研究的经济学家得到了诺贝尔奖。
最后,贸易摩擦对微观主体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周皓表示,在贸易摩擦的国际形势下,企业要关注供给链方面的调整、要在生产布局中对冲实体经济调整带来的风险,个人要使用市场价值的方式来进一步调整和对冲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配置风险,学生要有效地防范和管理自己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国别风险和政策风险。
在“中美贸易争端与世界秩序”圆桌讨论与观众问答环节中,周皓主要强调三个观点:
一、中美贸易摩擦是长期问题,至少要存在五十年;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大,约0.5%,低于学界及国际投行等的判断;
三、城镇化和房地产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也是抵消贸易摩擦对经济负面影响的有效机制。
“2019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跨境数字资本研究中心(IDC)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