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8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家高级研修课程”正式开课,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讲授第一课。他回顾了自己从事金融行业三十余年的历程与中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提出刘鸿儒、厉以宁等教授和众多前辈“一代老师教育一代学生”的无私付出,带动了行业的变革。

图文:中国保险家首期同学开学合影
魏迎宁老师回顾了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经过十余年变革,保险行业快速发展,截止2016年底,行业总保费收入3.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3%,行业总资产达到15.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在规模上,中国已经和日本比肩,并将在未来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保险第二大国。

图为:魏迎宁老师
最近三四年,保险行业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有其以万科事件为代表,保险资本的运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如何兼顾发展与规范,本次课程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四个模块——保险业发展形势、产品与业务创新、保险资金的运用、跨界融合发展与风险防范。
魏迎宁老师指出,虽然我国保险业规模不小,但是在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只能排在世界的40多位到60多位。“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们的总保费要达到4.5万亿,行业总资产达到25万亿,保险深度5%,保险密度人均3500元。虽然看来这一目标不难实现,但仍面临保险覆盖面小,责任保险严重不足,总体产品价格偏高等实际不足。魏迎宁老师强调,未来应该回归“保险姓保”,让寿险的保障功能更加突出,兼具理财功能。在这方面,保险具有其它金融产品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可以熨平经济周期,回报稳定且波动小。对于弱化保障功能,企图监管套利,波动大易发生现金流风险的产品要保持警惕。
针对当前行业面临的若干问题,魏迎宁老师指出,社会需求旺盛,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保险,这包括人口老龄化加速、城市人口占比超过40%,人们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防范风险,预期寿命延长和未来养老护理需求的激增,这都是积极有利的一面。
承保的风险可以避免,而资金运用的风险难以防范。魏迎宁老师特别指出,股东不能把保险公司当作提款机,进而损害投保人的利益。这就要求监管不断进步,建立和健全制度机制。
在课后问答环节,多位同学积极提问,就“国际保险业的差异”、“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和公司治理”、“如何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等话题和老师进行深入交流。
在当天开班仪式上,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副主任刘寅老师介绍了清华五道口的发展历程,希望大家怀抱“经世济民”的学习态度,为产学研一体化做出有价值的实践。同学代表阳光保险集团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刘鑫也做了发言。

图为:高管教育中心副主任刘寅老师

图为:学员代表刘鑫同学

图为:中国保险家首期同学拓展合影
中国保险家高级研修课程是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首次推出针对保险行业高管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由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担任学术责任教授,旨在通过系统课程学习,帮助学员深入了解保险行业全球新动态,学习保险产品服务创新的新思维,把握保险资金运作新模式。课程师资汇集了国内保险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力量,包括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李克穆、魏迎宁、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姜波、中国人寿集团总裁繆建民、泰康资产CEO段国圣等。
保险行业机构应当如何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提升综合投资能力?如何进行产品、渠道、服务方式的转型升级?如何借助改革红利,优化产品方案,扩大市场优势?如何正确解读创新监管?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特别推出《中国保险家》高级研修课程,帮助学员了解全球保险业新动态、掌握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思维、把握保险资金运用的新模式,助力企业成功转型发展。
首期课程由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老师当纲课程责任教授,李克穆主席、周延礼主席等多位业界权威导师亲临授课,课程学习为期半年,共计6次课,一个月上课一次,每次周六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