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也是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商业⾃由程度、技术创新⼒量和整体⼈类发展指数最⾼的国家。以⾊列地处亚、⾮、欧三⼤洲结合处,是沟通⼤西洋和印度洋、东⽅和西⽅、欧洲经西亚到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带⼀路”倡议中东关键⽀点国家。 以⾊列的⾼新技术产业闻名于世,其在军事、科技、电⼦、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 ⽣物技术、农业、航空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平。以⾊列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逾95 家,仅次于美国、加拿⼤和中国,居世界第四位。以⾊列的成功经验、强⼤的创新⽂化及丰富的高新技术资源,对于中国以及中国的各⾏业领军者,特别是企业家群体有着独特的借鉴、学习与投资价值。
2018清华五道口以色列访学课程将于10月28日至11月6日走入以色列,对话犹太最强大脑,深入解读犹太文化,解码全球顶尖创新精神。访学行程开启前,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与高管教育中心特别开办两门行前课程,邀请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院长李剑阁和清华大学五道口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娴提前带领同学们了解以色列经济与文化。
开课之前,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与高管教育中心主任王京伟代表学院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并表示希望大家通过这些课程提前为以色列之行做好准备,从文化、历史、经济等角度正确看待以色列,从而更好的完成此次以色列访学“探索科技与商业创新”的目标。
犹太文明溯源和以色列国七十年
李剑阁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犹太人6000年民族起源、历史变迁和“大流散”。他指出,多灾多难的“大流散”贯穿了犹太人的历史,也奠定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性。他旁征博引,在介绍以色列历史的同时还结合以色列的当地风俗习惯,让大家对以色列的历史、文化、宗教、生活习惯都有了形象且生动的认识。

李剑阁教授还介绍了上世纪以色列建国前后的情况。19世纪后期最早出现了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在联合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国于1948年正式建立,并且在经历了五次中东战争之后,奠定了现在以色列的国土版图和政治环境。他随即介绍了以色列的人口政策、规模和结构,以及犹太人一些民族特征。
李剑阁教授指出,作为一个产生了诸多诺贝尔得主、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民族,犹太民族确实为世界的进步做了很大贡献,他向同学们介绍了犹太人的卓越成就。马克思就是一名犹太人,他女儿曾经问其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马克思回答说,是“怀疑一切”。而怀疑一切正是犹太人的信条。李剑阁教授用两个单词来形容犹太人的这种质疑精神,“虎刺怕Chutzpah” 和“喜好争辩Pilpul”。前者是说犹太人办事讲究实效,不留情面;而后者则是犹太人“没有反对者就活不下去”的体现,喜欢与人争辩。作为一次探索创新之旅,李剑阁教授建议大家在以色列时认真感受犹太人的这种质疑精神,但是同时他也提醒同学们要警惕对以色列的两种心态,一种是“反犹主义的阴谋论”心态,另一种是“盲目崇拜以色列创新能力”的心态,而是要正确认识到犹太人是一个拥有悠长历史、多灾多难、质疑一切同时拥有自己独特民族性的民族。同时,提醒大家在以色列谈项目的时候也要保持足够的理性,不要认为那里“遍地是黄金”。最后,李剑阁教授也预祝大家以色列之旅有所收获和启发。
为何以色列的创新基因没有催生独角兽企业?
王娴老师在行前课中通过为同学们讲解了何为独角兽企业,资本市场与独角兽企业的关系,并由此分析了以色列作为创新国度,却不产生独角兽企业的原因。

独角兽是什么?仅仅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吗?王娴老师通过详实的数据、以及多个独角兽案例分享做了更加深入的分析。首先,她援引麦肯锡的统计数据,即全球超过40亿年营业收入的企业不到1%,来说明独角兽是竞争中的优胜者,具备稀缺性。其次,从企业的成长曲线来看,独角兽相比于传统企业也更具备独特性,成长性更加迅速。再者,通过对比中美私募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她认为中美的独角兽企业在行业分布上具备相似之处,如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等新经济行业,说明了技术驱动独角兽企业的产生。最后,她还用谷歌和沃达丰(Vodafone)的对比来说明独角兽企业还具备“先发制人的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
资本市场如何支持独角兽?估值方式跟传统IPO有什么差异呢?王娴老师幽默地把资本市场和独角兽的关系形容成“投喂和千里马”的关系,认为只有资本市场要持续、充分地支持独角兽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那么独角兽才能真正成为“千里马”。比如思科199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在随后的十年里通过资本市场完成了80次并购,从而奠定了自己行业领军者的地位。“赢者”需要资本市场支持,才能维持资本市值排名的前列和自己的独角兽地位。独角兽的估值方法,与传统的估值方法的最大差异在于,独角兽的估值前提是假设独角兽是一个独占企业,其估值的基础就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和想象空间。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最大的想象空间是能够进入中国市场。
作为以色列的行前课程,王娴老师结合以色列的特征分析了以色列作为创业的国度却不产生独角兽企业的原因。她指出,以色列有非常好的创新文化,无论是大流散带来的创新压力还是全民皆兵所塑造出来的“团队精神”都是激发以色列创新的条件。但是2000多年的民族大流散也给犹太民族带来了“不确定、不稳定”的民族特性,且被阿拉伯世界包围的政治和国际环境也让以色列面临很大的政治不稳定性,国内需求不足且没有目标市场造就了以色列企业难以扩展业务,从而丧失了产生独角兽企业的土壤。
在课程的最后,王娴老师对同学们的以色列访学项目充满期待,她认为中国有广阔的目标市场,而以色列有根深蒂固的创新精神,两者未来可以形成有效的互补,希望同学们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