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走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上海学习中心,做客清华五道口银行家课程第三期行长沙龙。沙龙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原副院长康以同主持。
姜建清具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与扎实的理论研究,他从当前中国银行业内外部面临的时代背景与竞争格局入手,与同学们分享了对“中国中小银行未来发展得挑战与机遇”的思考。

以下内容根据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在清华五道口银行家课程行长沙龙上讲话整理而成。

图为姜建清
银行业处于“三期叠加”阶段
全球政治经济新周期。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们现在面临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目前全球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南北之间、东西之间格局正在发生非常大的转变。全球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十年,世界经济一直处在缓慢复苏的阶段。虽然世界的经济走出了经济金融危机,迎来了缓慢复苏,但是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的不平衡性依然没有改变,发展的模式也依然没有调整,消费、储蓄、投资、贸易失衡现象广泛存在。此外,由于政治的变化,世界范围内贸易的冲突频发,对几十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链增长的信心都带来了冲击,中美贸易摩擦对贸易谈判产生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在欧洲,英国的脱欧一波三折,加上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冲突频发,有一些地区经济的衰退和失控,地缘政治风险性非常大。
这些年为了走出经济低谷,全世界各国都采用了定量宽松的方式,导致全球的杠杆率不断在攀升。去年一季度全球的债务已经到了245.7万亿人民币的新高,占全球债务比占到318%,已经远远超过150%的警戒线。在危机逐步复苏之后,各国都认识到高杠杆率的风险,也在不同程度采取了退出宽松政策或者去杠杆比例。但是在去杠杆和退出宽松政策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风险,市场随之产生了振荡和衰退的风险。
银行业新周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银行业发展都遇到很大的困难,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Equity,ROE)、资产收益率(Return onAssets,ROA)都大幅度下降,不良贷款风险大幅度提高。经过几年的调整,美国银行业开始全面复苏,其ROE、ROA不断在上升,缩小了同中国大型银行之间的差距。欧洲的银行依然很困难,没有大的改变,但是也一点点走出危机的低谷。中国银行业2012年以后出现一个新的行业周期,银行从过去不良贷款额与不良贷款率的双降开始到单升,之后到双升,银行利润增幅下滑,目前看可能是“L”型的过程。
科技新周期。新的科技周期带来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带来了区块链,新的人工智能一系列的变化,大量的跨界机构进跟银行业竞争,整个环境产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对中国的金融业是进入到大变革、大调整、大隐患新的阶段。
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中小银行规模越来越大,经营实力得到较大提升,但亦面临诸多挑战。
发展空间困惑。从发展的空间看,中小银行主要限定在自己所熟的区域,受当地经济发展状态影响较大,区域经济好一点,自身发展就好一点,区域经济发展差一点,自身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中小银行的优势是对当地经济的熟悉,地缘、人缘、亲缘这种优势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济活动区域已不限于几十公里或者几百公里的经济区域,可能会产生跨省、跨区域甚至跨国的业务,中小银行已经很难掌握其信息,而风险控制跟信息是密切相关。同时,大型银行也在下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扩展各种区域的市场,也在拓展中小企业的市场,中小银行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处境,形势确实非常严峻。
零售业务困惑。中小银行都清楚转型过程中零售业务可以带来非常稳定的业务或客源,但发展零售业务中小银行获客成本比较高,零售业务是一个规模效应较强的业务领域,当没有达到效益成本线时,做零售业务越做越亏,只有突破这条线后才会盈利。目前中小银行花费大量时间、资源做零售业务,但基本都在下效益成本线以下。中小银行和全国性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差距在扩大,到2017年15家全国性上市银行的个贷占比38.4%,8年提升了17.3个百分点,同级25家代表性的农商行只有12.5个百分点的增长。大一点的银行多发展一个百分点的用户,中小银行就少了一个百分点的客户群,这些都困惑着中小银行的发展。
规模红利消退。经营同质化、业务集中度高、资本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弱、内在风险相对粗放,这是影响中小银行发展的内部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银行业发展经营导向就是规模扩张,因为银行业处在利差的红利期,只要有规模就有红利。但是规模红利的时代开始逐步消失,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对监管的控制,对风险带来拨备核销的压力,对区域扩张的控制等,包括最新的资管新新规,对同业业务的管控,导致资产扩张红利和利差红利弱化,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是中小银行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中小银行如何把握发展机遇
中国正在面临转到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期,也是很多中小银行发展关键的时期,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在转型。市场化转型要依靠市场深化转型调整,带来的银行发展红利期正在显现。规模和利差红利期消失的同时,靠市场化转型带来的红利期正在开始,养老市场、医疗市场、教育市场、旅游市场、体育市场等大量新的市场都在发展。在房地产方面,一手房市场空间有限,但二手房交易市场不断上升,社会消费的增长势头稳定上行。普惠金融现在也在发展,中小企业作为非常庞大的市场,一直有巨大的需求,关键是怎样耕耘这个市场。
明确战略定位。很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是过分的短期化,现在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不考虑将来。战略定位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像定盘星一样指导银行前行的方法。要基业常青,首先要有清晰的、正确的或者稳健的战略引导,所以只要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才能知道取舍,才能知道进退,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确立自己发展的方向,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战略定位要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管理能力、业务特点,明晰目标市场、核心客户、行业投向和发展目标等。
加强场景建设。对于中小银行来讲,一个银行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数据化银行的建设。目前中小银行机会已经不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场景建设。第三方公司通过场景建设,把支付结算、资产转化、风险控制、数据处理等金融的四个功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一步达成,场景内嵌,逐步下沉,现在从一级城市渗透到二三级城市乃至农村市场。无论是政府场景还是商业场景,中小银行都可以发力,利用地缘优势开辟新的场景。只有通过场景建设,才能把银行业务和社会上各种商业场景、供应链、产品链紧紧绑在一起,才能绑定客户。
强化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银行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里面有很好的客户,很多银行为何对其感到恐惧,就是觉得中小企业的风险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风控能力决定了资产边界,如果风控能力达不到,就会觉得资产范可选围很小,难以扩展业务。风险管理的半径由谁决定呢?是由数据能力所决定的,银行有了足够有效的数据,数据半径扩大了,风控范围也就扩大了,自然资产业务半径也就扩大了。中小银行要在风控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风控数据获取分析应用体系,把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通过自身的系统整合起来,对所有客户要有画像,真正提升大数据风控能力。这方面又取决于场景建设,未来谁在这方面走得更快,谁就会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中获得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