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田轩:企业风险投资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方案 | 五道口在线大讲堂

发布时间:2020-04-13 浏览次数:

4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在线大讲堂”迎来本月第三场线上直播讲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证监会第六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上市公司资本战略课程”项目学术主任田轩做了主题为“从战略视角出发——企业风险投资”的精彩分享。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大环境下,聚焦于线下场景的传统经济受到重创,不仅是小微企业遭遇困难,很多成熟的大型企业也面临严峻形势。田轩教授通过系统性地讲解企业风险投资(CVC)这种新的创投组织形式,为企业家从战略视角出发,思考如何寻找新的业务突破点和转型机遇,提供了极大的启发和助力。

“技术进步导致业务自然更替,这是一种商业常态。企业要想永远领先对手半步,保持静止状态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提前战略布局找到新增长点,突破技术与利润的瓶颈,才能跟上时代,”田轩说。

为什么大型企业应该考虑CVC模式而不是传统的并购重组?田轩指出,企业跨界并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整合难度大。母公司与收购对象在基因、文化、组织架构等各方面有可能差异巨大,甚至连沟通方式都存在“代沟”,导致并购成本和难度都很大。相比之下,企业通过CVC投资筛选出“好苗子”,再通过后续战略投资把它培育起来,同时把母公司的文化和基因植入进去,等时机成熟了再进行并购,相对而言这样的整合就会容易得多。

田轩表示,相对于独立风险投资(IVC),CVC优先考虑其背后母公司的战略目标,重心放在帮助母公司实现上下游布局或战略转型,财务回报并不是最重要的考量。除此之外,CVC的优势在于资金来自企业,使得投资的存续期较长,退出压力小,对失败有较高容忍度,可以真正扶持、培育早期项目,允许这些项目去探索、去试错。学术研究也表明,受CVC支持的创业项目在创新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更高,退出的成功率和市场估值也高出传统IVC投资。

田轩介绍说,CVC投资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外已有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谷歌风投(Google Ventures)等成功案例,其中英特尔投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中国。我国的CVC起步虽晚,但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形成了以“TABLE”为代表的第一阵营的五大体系公司。但是,田轩认为,中国CVC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大量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通过CVC做早期布局的重要性,他们有大量的资金趴在账上,或者在金融领域里空转,没有下沉到实体经济。”

田轩认为,在疫情背景下,CVC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小微企业与传统大企业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和纽带,是一种对于企业和宏观经济质量来说,都能双赢的解决方案。他说道:“这种崭新的创投组织形式,能够帮助资金下沉到实体经济,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还能够更好地激励创新,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向高质的增长转型,让中国在世界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在线公益学习计划中的重要组成,涵盖以下六个模块:宏观展望、行业应对、管理实践、金融趋势、科学新知、健康管理。在线学习计划还包括在线学习包,整合清华教育资源,围绕宏观、金融、科创三大主题,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此外,中心还为清华五道口校友定制了专属学习资源。包括校友专属讲座、读书会、分享会及内部学习资料等。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12期,线上参与人次超过2189万。往期讲座的回看由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独家提供,欢迎关注参与线上学习。

开课日历
LEARN MORE 了解更多
高级搜索 公开课程 师资团队

咨询电话:86-10-62799555

微信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