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做出重要战略部署。处在后疫情时代的各行各业,都渴望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驾驭数字化转型创造的新动能。可以说,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另一方面,围绕着数字化转型这一命题,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热点不断切换,导致很多企业和个人都难免感到雾里看花、无所适从。

4月8日,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邀请到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工信部科技委委员、电信经济专家委委员吕廷杰,带来主题为“数字经济趋势与金融业数字化变革”的线上讲座,分享他对数字经济的内涵以及核心技术驱动、金融业如何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重要见解,并通过直达底层逻辑的解答,帮助大家破除认知迷雾,看清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所在。
吕廷杰介绍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人类文明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到了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成为新的基础资源,强调的是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因此对网络和计算等信息工具的运用水平成为国家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诞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吕廷杰认为,数字经济有两大核心特征,分别是工具的智能化和要素的数据化,强调的是将“数据”资源转化成商务智能,并以此创造出新动能、新业态、新要素。“用数字技术对我们的传统产业进行赋能,我们就能打造出高端产业,而不去重复走西方的工业化老路。”他说到。
吕廷杰认为,金融业在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数字科技对金融工具带来的颠覆式影响,尤其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金融工具将给银行金融业带来重大挑战。另一个挑战来自数字科技赋能对整个金融产业生态的重构,这在近年来国内重型装备企业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那么金融业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吕廷杰认为,金融服务的本质是信用,撇开区块链当前种种不成熟的应用不谈,它具备的资产数字化、交易可信化、权益流动化等特点,恰恰可以帮助金融业解决信用的问题。“对于传统的金融服务业而言,区块链可能堵上了一扇门,却又开启了新的可能性。”吕廷杰说。除此之外,吕廷杰认为金融业还应该针对非对称代币(NFT)和数字资产交易课题展开研究,因为随着Web3.0技术的普及,未来所有的数字内容都会财产化,并加入经济循环。“人类的数字财富管理,恰恰是金融业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终极解决方案,” 他说。
“在线大讲堂”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众推出的清华五道口云课堂的重要组成。目前往期各场讲座视频回看和学习资料均已上线,仅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平台独家提供,可以通过“清华五道口”、“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众号,或者访问“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小程序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