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扑面而来的商业环境中,战略思维和数据思维对企业家格外重要。战略思维帮助企业家在不确定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制定清晰的指导方针;数据思维使企业家更加精确地了解市场和客户,从而制定更准确的战略和决策,实现业务增长并保持竞争优势。
2024年12月6日-12月8日,清华五道口「数字中国」企业家课程项目的首期、二期、三期、四期企业家校友们,走进华为松山湖基地进行学习。麻省理工学院Global SCALE Network中国中心主任、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郭杰群教授,华为质量与流程IT总裁助理、公司质量部部长周智勇,华为云首席战略官、华为云战略总裁王丰,走上“数字中国”讲台,解读战略、数据与落地实践。

郭杰群教授兼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研究员、麻省理工学院运输与物流中心研究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一届资产证券化专委会委员、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中心顾问与学术委员等职务。
课程中,郭杰群教授以“数据要素化与数据资产化”为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数据在当今经济社会中的关键意义,以及从要素化到资产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郭杰群教授介绍,对于企业而言,数据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一方面,企业可利用数据提升盈利能力,如进行内部业务优化或开展外部商业化,像芝麻分、全域营销等都是成功案例;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数据与战略脱节、数据知识缺乏、触达困难、数据量管理不善、安全隐私问题突出、使用效率低下以及管理层责任不明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从领导层重视、识别数据源、把控质量、明确数据要求、管理数据流程、选择合适技术和建立使用规则等多方面入手。
从宏观层面看,传统生产要素理论不断演进,我国政府积极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推动其市场化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包括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培育市场、加强安全保护等。
在数据资产化进程中,部分上市公司和企业已开始将数据资产入表,多计入无形资产科目,这对企业财务指标和市值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改善负债率、提高利润率、增加市值,还拓宽了融资渠道,如数据资产质押融资。

周智勇老师长期从事管理改进和数字化变革工作,是华为公司《业务管理纲要》《质量为纲》主编之一。
课程中,周智勇以“华为变革历程和数字化转型实践”为题,介绍了华为公司30多年的变革发展历程,及所构建起的变革管理体系,给企业家们呈现了企业基业长青的变革可行路径和理论参考模型。面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华为总结形成了转意识,转组织、转文化、转方法、转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系统性定义了企业转型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他以全量全要素的联接和实时反馈、网络安全和数据资产保护、数据智能生产决策和运营系统等数字化、智能化实践为例,介绍了转型方法的可落地和可实施性,为企业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实战之路。
周智勇强调,数字化是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要素,而数字化也转变了企业内人员的认知和知识结构。将物理世界的业务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和能力,数智化能力必将推动企业高质量、更好地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王丰老师在华为工作20余年,从事通信领域研发与项目管理、IT与云计算领域相关研发与商业管理工作,具备丰富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实践经验,对全球ICT市场及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有独到的认知。
王丰老师为企业家们带来“从战略到执行,华为战略管理实践”主题分享,系统且详实地解析了华为战略管理历程、体系和实践。从战略到落地,既有成熟方法,也有落地的实战;既有战略规划和落地的技巧,也有如何使用工具来提升战略落地的实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动地诠释了华为是如何做到“方向大致正确”,也让企业家们对于“战略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决定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最后,王丰老师也展示了企业战略工作如何从过去的“人拉肩扛”,到“业务流程化,流程IT化,IT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技术如何能够帮助企业更为高效地固化优秀实践,持续迭代,确保企业持续地商业成功。

“数字中国”企业家们还参观了华为松山湖基地,沉浸式感受了华为全球化氛围,以及“以奋斗者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文化,并由华为云全球初创生态发展总监郭奕带领,开展了出海与全球化专题研讨,整个现场气氛热烈,聚智聚力,形成共识。
文字|数字中国项目组
编辑|李其奇
责编|郭冉
终审|赵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