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繁盛之际,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联合打造的「动力中国」项目首期班,于6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完成结业模块学习,标志着全部十个模块的系统培训圆满收官。这场汇聚金融智慧与交通革新的跨界探索,以顶尖课程、行业洞见与实践参访,为中国智能出行产业领军者勾勒出未来发展的清晰图景。

图为结业合影
本次结课模块,以 “设计思维驱动出行体验创新”“未来智能车辆与交通系统”“具身智能与机器人”“特朗普新政与百年变局” 四大课程,从前沿技术和国际形势等多维度洞察当下,预见未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教授以“设计思维驱动出行体验创新”开篇,从艺术与设计的本质出发,解析奔驰、宝马等百年车企的设计革新逻辑。他指出,中国智能汽车的创新正从交通工具向“移动生活空间”进化,通过用户需求洞察与场景化设计,正在重构全球出行体验的价值范式。

图为赵超
“未来智能车辆与交通系统” 课程中,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曲小波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立体化趋势,特别用株洲试点案例讲解智能网联公交对交通效率的改善,最后重点阐述飞行汽车的各种技术路径对比,以及低空起降场景智能化管控方案。

图为曲小波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中科院教授、新松机器人创始人曲道奎以“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为主题,梳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进化脉络。他指出,2024年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从工业自动化到服务智能化,机器人正在渗透教育、医疗、养老等场景,推动“人机共融社会”加速到来。

图为曲道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教授在“特朗普新政与百年变局”课程中,强调以“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审视国际变局。他分析了地缘政治分歧、气候危机与AI技术革命的交织影响,并解读“特朗普新政”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冲击,同时阐释中国在多边治理与中美关系中的战略定位,为产业决策提供宏观视野。

图为张宇燕
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宏,车辆与运载学院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出席结业仪式,为首期班同学颁发学习证书,共同见证结业的重要时刻。
王宏老师对首期班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并希望同学们传承“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将课堂所学转化为企业战略,在汽车智能化、国际化浪潮中巩固中国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她还表示,学院将持续搭建产融平台,通过区域性校友活动与垂直项目,助力学员把握变革先机。

图为王宏
李显君老师回顾了与项目学员共同走过的课堂学习和企业参访的历程,又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表达了对各位从业者和投资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获得更稳健发展的希冀。

图为李显君
浙江华友钴业总裁助理鲍伟作为同学代表发言。他首先感谢学院为大家提供了最具前瞻性的课程,以及最具价值的交流平台,同时回顾了两年中许多与同学在一起分享的有趣而难忘的瞬间。“在这里,结识了一群兼具产业情怀与战略视野的同行者,而今一起站在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十字路口,这份共识与信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他说到。

图为鲍伟作
之后,王宏和李显君共同为结业学员颁发清华大学学习证书。
图为王宏和李显君为学员颁发学习证书
自开班以来,「动力中国」首期班的学习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合肥、武汉等产业前沿城市。除了在课堂上汲取诸位院士、教授、学者的知识精华,学员们还访问蔚来、比亚迪、一汽红旗等车企的智慧工厂,见证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在商汤科技、科大讯飞、亿华通等领军科技企业与高管深入交流研讨;也深入九峰山实验室、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前沿科研机构参观学习。
两年的跨界求索,在这里,金融智慧邂逅出行革命。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动力中国」的首期学员们的项目学习历程暂告段落,但他们正以跨界融合的智慧与担当,书写着中国智能出行产业新篇章。
未来,清华五道口将继续深耕产融结合的高管教育领域,通过与头部车企深入合作,串联超长产业链生态,搭建“产-学-研-投”闭环,助力企业核心业务和战略目标实现,并为更多产业领军者提供破界创新的思想沃土与资源平台。
文字|动力中国项目组
编辑|李其奇
责编|郭冉
终审|赵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