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创新成果加速涌现的爆发期,AI技术与生命科学的融合更成为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焦点。
2025年8月29日,清华五道口 “WIN·未来中国”青年企业家项目四期班走进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昭衍新药”),与昭衍集团董事长冯宇霞、生仝智能董事长周冯源母子共话,探寻生物医药研发的初心坚守与企业创新传承的路径选择。

活动当天恰逢昭衍集团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学员们实地参观昭衍园区。通过深入了解生物医药研发的全链条,更直观地认识到新药研发的严苛标准,也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价值。

图为冯宇霞
昭衍集团董事长冯宇霞,以深厚的行业积淀和丰富的创业经历,向青年企业家们生动讲述了昭衍新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1995年,新药评价领域多由国有机构主导,民营企业举步维艰。昭衍新药如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中国首家民营新药评价实验室就此诞生。1998年,昭衍新药迎来高光时刻,成功完成全球首个基因治疗药物评价。当时国家尚无相关标准,团队打破技术壁垒,汇聚多学科人才。此后,昭衍新药从未停下奋进的脚步,通过多国权威认证,推动中国创新药出海。
30年来,昭衍新药承担了中国超过40%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安全性评价;近5年,参与了59%的上市生物大分子药物评价项目。冯宇霞凭借对生物医药行业的赤诚信念与创新精神,让昭衍新药在国内外生物药评价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被问及民营企业创业初期如何获得国家对检测能力的认可时,冯宇霞表示要感恩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机遇。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允许在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积极探索,这一政策红利成为企业在检测领域起步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首批客户的信任至关重要,这份信任为昭衍后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与口碑。
冯宇霞强调,“创新和敢于尝试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且需顺应国家政策与时代潮流。这一理念不仅是昭衍的发展秘诀,也为企业接班人提供指引。她建议年轻接班人把握当下机遇,积极拥抱政策机遇,坚持创新探索,珍视客户信任与行业资源,在传承中实现企业新发展。

图为周冯源
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中,年轻一代企业家展现出强劲的探索力。生仝智能董事长、未来中国四期学员周冯源,带领团队聚焦AI技术与病理分析的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自2018年起,团队克服诸多技术难题,构建出庞大的标注数据库。通过智能算法识别,实现病理分析从定性到定量的跨越,不仅大幅提升病理报告的精准度,更有效降低药物研发过程中的漏检风险,为新药研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筑牢“防护墙”。
此外,生仝智能积极探索类器官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与多家医院和实验室合作,为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开辟新路径。例如,团队借助类器官技术,可模拟患者体内肿瘤环境,为癌症患者精准筛选敏感药物,帮助患者规避无效治疗带来的经济损失与身心负担,让精准医疗落地更具实操性。
当被问及AI结合病理分析是否遇到过质疑和阻碍时,周冯源表示,当时行业内对 “AI能否替代传统病理分析”、“技术落地性如何” 等问题普遍存疑,合作伙伴也担忧项目风险。团队“以行动回应,用数据说话”——通过小范围试点对比AI与人工分析数据,用准确率与效率提升打破认知壁垒;同时,主动公开技术研发过程与核心原理,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技术评审,以透明化的态度赢得信任。借助地方对生物医药创新技术的扶持政策,获取资源支持,为技术落地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化解质疑的关键,是用技术实力和落地路径,让大家看到创新的价值。”周冯源总结到。

活动期间,学员们积极互动、收获颇丰。不仅深入了解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趋势,更从冯宇霞的创业精神、周冯源的创新实践中汲取宝贵的经验。通过“家族传承与两代对话” 的独特形式,为青年企业家未来成长与接班注入新思考、新动力。
文字|未来中国项目组
编辑|李其奇
责编|郭冉
终审|赵建伟